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木質顆粒 獲MIT微笑標章

木質顆粒 獲MIT微笑標章

  • Post category:最新消息

 

外皮焦香內在酥軟多汁的煙燻、炭烤料理廣受歡迎,台灣有業者看準國外喜歡自己動手BBQ的風潮,利用加工技術,將台灣荔枝樹、棗子樹修剪後的農林副資材製成木質顆粒,成功外銷到海外。

今年更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,期待擴大循環經濟能量,台灣生質能業者徐坤源說外國人對煙燻、燒烤所使用的木材特別講究,不同的木材可以為食物帶來不同風味,而台灣的荔枝、棗子等果街每年都會大量修剪,公司利用加工技術,透過網路訂單,前年開始陸續將木質顆粒銷往歐美國家,近年則引起國內消費者注意,慢慢紅回台灣。

徐坤源說,木質顆粒是再生能源的一種,具有低污染的特性,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近於零,且使用的是純天然農林廢美物,因此兼具了環保、高效能,低污染、低成本的優點,為了擴大加工能量,目前在馬來西亞、印尼、非洲都有設廠,但最欠缺的即是技術人員,因此透過奥屏科大產學合作,希望充實產業人才需求。

屏東科技大學農林副資材循環利用創值開發中心,在震秦會支持下今天正式啟用,木設系助理教授龍暐指出,生貨顆粒可應用的面向非常廣,未來若能推廣至社會,實現類產業目標,初步估計將可達到年產量約1千噸,創造約1300萬的經濟價值,若是進一步發展生物炭,產值則更加可觀屏科大木設系主任林芳銘也表示,農林副資材可依不同等級做多元加工運用,除了作為生質能源的木貨顆粒,另外可從農業副資材中製成活性碳、萃取木酢液等,加工後的應用則可以跨領域合作,目前也投入「生物炭於水產養殖環境改善」、「都市林土壤施用生物辰評估」及「養菇業之菇包廢棄物再利用」等項目研究,不僅為產業培養高階人才,也以解決大型農林廢料的不易處理且耗費預算等問題為目標。

 

(記者邱芷柔/屏東報導)